当前位置:首页 > 慈溪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光谷的科创“飞地”

admin8个月前 (09-27)慈溪产业信息40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推进武汉城市圈发展”成为湖北代表团的关注热点。如何让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提档升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给出两个关键词:技术和人才。“要充分发挥武汉的产业溢出效应,它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人才溢出需要进一步强化”。

  黄石市通过在武汉光谷核心区创设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探索出一条破解高新技术缺乏和人才招引留用难题的发展模式,成为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机制创新的典型样本。

  位于武汉光谷的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记者高勇 摄

  近日,记者走进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实地探访这块城市圈首家驻汉科创“飞地”,探寻他们的发展模式,旨在为城市圈其他兄弟城市树立一个可供借鉴的样本。

  “武汉光谷有着人才优势和科创环境,园区为我们企业搭建了一个立足黄石,扎根武汉,辐射全国的跳板。”3月9日,普罗格智芯科技(湖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冶胜在谈及落户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原因时说道。

  “在智能核心设施设备及算法行业内,发展较好区域是长江经济带和珠江经济带,如何从黄石走向全国范围内更大的舞台,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考虑的问题。”陈冶胜说。正在普罗格智芯思考之时,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为企业亮出了一条明晰的路径。2021年,在黄石市科技局和相关单位的推介下,普罗格智芯顺利成为园区头部批入驻企业之一。

  普罗格智芯科技(湖北)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AGV自动搬运小车。记者高勇 摄

  “4月签约后,我们就开始装修,2个月之后就进场入驻办公了。”陈冶胜介绍,之所以这么快入驻园区,还是因为光谷巨大的吸引力。普罗格智芯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产品的研发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我们之所以把研发中心设在园区内,就是看中了光谷地区的人才和科创优势。”

  “武汉当前正在全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地理位置优势明显,高校云集,科教资源丰富。我们是一家上海的高新企业,希望这里的分公司能够承担技术研发和售后服务功能,这又恰恰与武汉便利的交通、雄厚的人才储备天然吻合。”湖北联建数科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坦陈入驻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的初衷。

  湖北联建数科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为上海铂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在黄石落地的项目公司,上海铂联通信公司自主研发的特种网络设备市场占有率居行业领先地位。“作为较早一批入驻园区的公司之一,我们见证了科创园的发展,园区内企业越来越多。公司总共准备了60多个工位,现在已经坐了四五十人,目前还在持续与武汉本地高校展开合作,蕞近园区也在帮我们筹备招聘会,线上发布招聘信息,这两天不断有新员工加入,我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这位企业负责人欣喜地说,武汉高校多,和高新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人才也更多,设立武汉研发基地后,技术创新成效显著,自研技术专利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运营公司副总经理王丽告诉记者,园区内有不少企业跟铂联通信一样,就是看中了武汉的科教人才优势,在武汉设置研发基地,其他部门放在黄石。

  显示水温水量、一键控温、提醒你按时喝水、播放视频……湖北众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他们新研发的智能水杯,功能创意十足,让人眼前一亮。

  湖北众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水杯。记者高勇 摄

  “我们公司是去年7月份入驻的,也是属于头部批入驻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的企业。”众堃科技研发中心项目助理陈丽圆告诉记者,公司的注册地址在黄石,主营业务也多是黄石智慧城市建设的项目,入驻园区后,公司得到了切实的帮助和优惠。

  “之前的研发团队只有10人,入驻园区后,现已扩充至23人。随着项目的推进,我们将继续招揽更多武汉本地的优秀人才加入。”陈丽圆介绍,公司将研发部门设在武汉,就是希望能利用武汉的科教资源优势,集聚一批优秀研发人才。

  软件、硬件的研发在武汉,市场、行政部门在黄石,众堃科技虽然选择了离岸研发的模式,但公司依然在调动离岸科创园区内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提升自身综合优势,优化产业链。“园区内有不少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公司在技术上和他们合作,互相提供支持和帮助,让我们能够更加从容地加速开发新产品,产业集群的优势显现出来,园区内的企业都能互利共赢。”众堃科技资深web开发工程师张政说。

  据了解,众堃科技在2021年规划了10个重点项目,其中有8个项目是在入驻后洽谈的,已经落地的4个项目分别为自来水供水管网综合管理项目、排水处污水处理费综合管理项目、道口警报器项目和智能水杯项目,另外4个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谈到离岸科创园为企业提供的服务,陈丽圆很有感触:“妇女节前夕,园区为咱们女性员工都准备了礼物,日常服务也做得很好。蕞近园区也在统计我们企业的招聘需求,帮我们组织招聘会,还有一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投融资面对面等免费课程和投融资服务,这种‘一站式’服务太适合我们刚起步的企业了。园区完善的配套设施,还有在水电、房租方面给予的优惠,都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加上园区办公环境好、安全,公司现在的发展很顺利,一切都朝着预期的目标前进。”

  目前,借助武汉“九省通衢”的交通优势,众堃科技业务范围已扩大到全国各省市,计划3年内人员规模至少达到300人,确保各项业务实现可持续增长。

  黄石与武汉不到70公里的距离,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交流。如何招到合适人才,并让人才留得住、扎下根一直是困扰一些黄石企业的难题。随着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项目落地武汉光谷,这一难题得以逐步解决。

  “之前研发团队组建了好几年,就是没能留住高学历人才。”湖北远大生命科学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远大生科”)研发人员郑艳说。远大生科入驻园区之前,在武汉只有一个4人科研小组负责产品的研发工作。入驻离岸科创园后,仅半年时间,研发小组就发展成为由中科院博士带队、硕士学历占比90%以上的26人“豪华”战队。

  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图为研发实验大楼。记者高勇 摄

  远大生科是一家总部设在黄石市阳新县富池镇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产品为牛磺酸,2021年7月入驻离岸科创园并设立产品研发中心。

  郑艳介绍,离岸科创园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高质量聚才平台。武汉高校云集,人才密集度高,借助园区提供的人才招聘平台,企业与武汉人才资源实现无缝对接。武汉科研人才能够直接从校园走进科创园,将校内所学内容转化为企业科研成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看着自己的研究从理论变成成熟的产品,从园区里的研发中心转入黄石总部所在的富池镇工业园区落地生产,再送到全球用户的手里,会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郑艳说。在这个过程中,参与人的科研能力得以快速成长,团队科研水平也不断提升,真正实现“引才在武汉、用才在黄石,研发在武汉、制造在黄石”的科创新布局。

  这里不仅有人才的汇聚,更有科研资源的共享。“现在真是方便多了。”郑艳介绍,新产品研发的发酵罐在黄石,但产品需要送到武汉来进行检测。产品对环境要求十分严苛,需要在零下80℃的低温保存才能保持活性。有一次从黄石总部送来的产品全部失活,没法投入检测。经过排查发现是运输当天气温太高,加之长时间的路途运输使得产品失去了活性。来到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后,生产产品所需的发酵罐、反应罐等设备不用再完全依靠黄石总部的资源,直接与武汉科研单位进行合作,产品在武汉市内转运更加便捷。同时借由园区所带来的地缘上的便利,远大生科直接对接光谷生物城的检测中心,基本实现本地生产、本地检测。

  成熟配套的科研环境让企业如虎添翼。来到离岸科创园后,远大生科与武汉高校的联系愈发紧密,直接利用高校文献资源为产品研发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与高校开展科研共建,校企联合开展新项目研发,不断推进科研成果向产品转化。目前该公司已与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让企业步伐稳健,走得更远。

  “在武汉建设离岸科创园,黄石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3月9日,黄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黄石市在武汉创立离岸科创园的战略考量与实施路径。

  “光芯屏端网”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我省十大重点产业之一,目前产业集群格局基本形成,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未来将打造成万亿级产业,被视为引领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具有强大的溢出效应。黄石深度对接武汉“光芯屏端网”战略新兴产业,加速配套产业落地黄石,需要在武汉建设一个重点产业招商新平台。

  黄石2021年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就达到478家,纳入高新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75家。目前,企业面临的普遍困难是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突破缺乏更加高精尖人才技术团队支撑。破解重点企业创新人才招引留用难题,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在武汉建设一个对接人才、对接资本、进行研发、承接成果转化的新园区。

  湖北远大生命科学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研发技术人员在对实验品进行优化实验。记者高勇 摄

  建设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之初,黄石市科技局对全市近百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进行了初步摸底调查,有53家企业需要在武汉设立研发中心、实验室,初步需求面积2.2万余平方米。

  经过前期精准调研,基于交通高效便捷、资源丰富、配套设施完善、处于光谷核心地区等企业核心需求和建议,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蕞终选址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大学园路29号。

  这里交通优势明显,距离光谷广场开车仅需10分钟,距武汉市交通大动脉三环线公里,距离黄石市政府仅78公里,车程仅约1小时,方便企业在两地间的交流沟通。

  这里位于光谷核心,距离光谷生物城11公里,距离武汉未来科技城17公里,距离武汉光谷金融港仅6公里,是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的重要承载地,企业发展机遇大。

  这里创新资源聚集,周边有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光谷精工科技园、光谷激光科技园、七一二所光谷科技园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能获得更高端的技术支持。

  这里配套设施完善,园区周边3.5公里半径内,有华师一附中、高档幼儿园、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万科红郡、光谷天地、光谷新世界、保利时代广场、光谷广场等教育、医疗、住房、商圈资源,为企业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黄石市东楚投资集团出资7亿元购买园区5号楼、6号楼、7号楼及2号楼3层约5400平方米,总面积为56980平方米,打造离岸科创园。

  2020年12月18日,黄石市成立了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项目建设指挥部,由一名副市长任指挥长,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制造业服务中心、市创新发展中心、市交投集团(已更名为东楚投资集团)负责人为副指挥长,全力推进项目落地。

  黄石市科技局、市创新发展中心、东楚投资集团分别成立了工作专班,专班人员全部脱产,吃住在武汉,为项目建设做好服务工作。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采取“政府主导、部门管理、平台投资、专业运营”模式,由黄石市东楚投资集团负责投资运营,市科技局和市创新发展中心指导建设,三个专班分工明确,科技部门负责导入黄石企业研发中心及政策制定,创新服务中心负责对接武汉高校及科研院所,东楚投资集团负责园区建设。

  离岸科创园按照“研发在武汉、生产在黄石,孵化在武汉、加速在黄石,引才在武汉、用才在黄石,对接在武汉、落地在黄石”的思路,着力打造研发试验中心、招商引智中心、对接资本中心、企业孵化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五个中心,力争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离岸科创平台。

  黄石市为此制定了系列优惠政策与激励措施,支持离岸科创园建成区域协同创新的“桥头堡”、引领区域融合发展的“新标杆”、产业拓引培育的“新平台”、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助推器”。

  2021年6月,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正式开园,开园当日入驻机构33家,其中企业26家、高校院所3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4家。

  截至今年3月9日,科创园已签约63家企业和机构;15家入驻企业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组建了30个技术创新团队,引进教授、博士高层次人才61名;围绕黄石市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卡脖子”难题,入驻企业与合作高校开展联合攻关50余项;16家企业与科技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金种子招商推介会等30余场活动。

  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作为全省首个科创“飞地”,被纳入全省科技创新“十大”创新工作品牌,入选“2021黄石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

  在近日省政府批转省发改委关于2022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中,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被列为2022年光谷科创大走廊重点项目。

  一视同仁为“飞地”入驻企业做好服务

  对于城市圈兄弟城市挺进武汉建立科创“飞地”,光谷方面如何看待?

  东湖高新区科创局有关负责人3月1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欢迎并支持城市圈兄弟城市来武汉创设离岸科创园,光谷管理部门会一视同仁为离岸科创园的入驻企业做好服务。黄石是头部个,后续还会有其他城市跟进,他们都支持。

  据介绍,离岸科创园在长三角城市圈比较普遍,圈内城市纷纷到上海设立离岸科创园,各市单独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本市企业入驻上海的“飞地”。

  在武汉城市圈,离岸科创园其实是双向的,武汉也在向圈内城市进军,共建科技产业园。如武汉与黄冈就合作建立了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和武汉经开区黄冈产业园。

  记者了解到,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位于黄冈市主城区以北,是黄冈市与武汉市合作共建武汉经开区黄冈产业园之后的又一重大共建工业园区,与武汉经开区黄冈产业园共同组成黄冈与武汉同城化发展的桥头堡,是武汉市、黄冈市探索武汉城市圈联动发展,建设长江经济带区域产业互动融合示范区的重要平台。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所在区域被定位为黄冈城市重要发展极,双方将携手打造一流科技产业园,建设武汉城市圈共建示范产业园。

  作为武汉东湖高新区子功能区,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将依托东湖高新区品牌和产业发展优势,结合黄冈市资源及产业基础条件,创新体制机制,主要发展光电子信息业、智能制造装备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入驻企业、招商政策既享受“光谷招商十条”,同时享受黄冈系列招商优惠政策。

  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是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深度融合共荣共生应有的样子。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重磅!涉及30号线、城铁!武鄂同城化发展2022工作要点发布!

  一上市公司披露!将在光谷投资约13.2亿元建造项目!

  光谷宜家暂停,光谷永旺项目正在推进中

  重要文件发布!光谷有望扩大区域范围和面积!

  ❍话费、电费代缴!全国通用,可叠加充值!

  关注大光谷身边事,了解大光谷新鲜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上海人大

上海人大

  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它指向的是“从0到10”创新全过程的爬坡过坎。如果说,基础研究完成的是“从0到1”的源头突破,那么科技成果转化就要完成“从1到10”的创新驱动。这个过程,涉及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协同创新等各个关键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从“小河弯弯”到“科创引擎”河套合作区如何打造世界级科创新城?

从“小河弯弯”到“科创引擎”河套合作区如何打造世界级科创新城?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耳熟能详的《东方之珠》,曾是深港一河相连的记忆,如今则是一方科创热土的见证。作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重要引擎,一座世界级科技创新新城在这里正冉冉升起。   2月22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广东省委网信办和人民网联合主办的“未来已来——高质量发展看广东”来到深圳市国家级战略平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探寻这里高质量发...

冲锋号响 只争朝夕!清控科创(宁波)创新基地正式启动!

冲锋号响 只争朝夕!清控科创(宁波)创新基地正式启动!

  惊蛰始动,万物复苏。3月5日上午,2020年慈溪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清控科创(宁波)创新基地项目现场举行。慈溪市委书记高庆丰宣布开工,慈溪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盛悠讲话。慈溪市领导孙百南、陈杰峰,慈溪市环杭州湾创新中心主任杨利登等出席。慈溪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海达主持。清控科创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慈溪清控科创产业孵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士兴出席本次活动并发言。...

前湾新区:加速建设一批创新科创平台筑巢引凤助力高质量发展

前湾新区:加速建设一批创新科创平台筑巢引凤助力高质量发展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前湾新区:加速建设一批创新科创平台 筑巢引凤助力高质量发展   前湾新区是浙江大湾区建设重点打造的 “ 五个新区 ” 之一。目前,前湾新区一批创新科创平台正在加速建设,建成后将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筑巢引凤,助力新区高质量发展。...

华媒科创园的项目介绍-商用地产

华媒科创园的项目介绍-商用地产

  华媒科创园是由浙江华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文创控股集团连手打造的创新科创园区。以“科技”为专业定位的跨境经济产业园,园区以跨境经济、电子商务、智能硬件、文化创意等为主导产业。   建筑面积5万平米,其中办公单元面积100-3000方,商业面积50-500方,可自由组合,满足个性需求。中心轴线的划分与内中廷的等级布置,高效的整合两栋楼的过度空间,为各类增值服务提供...

历下打造“五位一体”科创金融新生态

历下打造“五位一体”科创金融新生态

  9月30日上午,“人才成果聚历下,科创金融赋新能”历下区“五位一体”科创金融新生态启动仪式举行。   今年,历下区抢抓济南获批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机遇,根据“一轴、三区、多园”城市发展新格局规划,聚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线,落实服务“双创”融通发展、支持“双创”起步成长、加速企业梯次培育、实现金融科技赋能、推动软硬环境建设以及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六大重...

合肥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以“产业+科创”建设一流园区

合肥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以“产业+科创”建设一流园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合肥讯(记者白海星通讯员李长龙)不久前,安徽省合肥市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吹响了建设创新枢纽的嘹亮号角:让科技创新的优势转化为产业园区的发展强势,通过“产业+科创”战略打造一流园区,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走进蔚来汽车合肥基地智能化生产车间,机器臂抓取、放置、切割、铆接,动作连贯迅捷。基地负责人介绍,车身生产车间有307个机器人依既定程序工作,自...

后疫情时代如何建“全球科创中心”:探索科创园区的高校共建

后疫情时代如何建“全球科创中心”:探索科创园区的高校共建

  2022年9月,上海。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在美国,新冠疫情已经引发长期性的远程办公趋势以及科创人口和企业的迁移。展望未来,有两种可能。如果新冠疫情是人类即将面临的一系列疾病大流行的开端,那么已经持续了30年的城市复兴时代将宣告终结。如果新冠疫情只是一次孤立事件,那么也许疾病和数字技术对城市空间和生活的重塑将相对有限。”   很难相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