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慈溪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宁波慈溪环创中心:加快产城融合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admin6个月前 (09-27)慈溪产业信息24

  产业是促进城市不断发展的动力,而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城市建设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设施和人才资源,支撑和维持着产业的健康发展。

  以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建设,以城市建设促进产业发展。近年来,宁波慈溪市环杭州湾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慈溪环创中心”)在产城融合发展方面站在高起点,以高标准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特色小镇、楼宇经济管理、科教园区、森林公园……近年来,慈溪环创中心勇当先锋,为区域化中心城市建设探路,坚持“产城融合”,加速优化科教园区功能布局,激发创新活力。同时,在全面统筹整合交通、生态、人文等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完善园区配套设施。

  此外,依托中科院平台、清控科创基地、宁大科院等研学机构,以环创新经济商会为基础搭建合作平台,慈溪环创中心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深入探索企业孵化培育问题,有效利用创新技术资源,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自2017年地块启动至今,慈溪环创中心科教园区已基本形成高等教育区、科研创新区和基础教育区三大功能区块。基础教育区内慈溪中学、慈中书院已经投用,高等教育区内已落地宁大科院,科研创新区内中科院两个平台平稳运行,该板块还落地了清控科创项目。

  坚持以“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工作思路和实践,慈溪环创中心陆续吸引了一批产业层次高、绿色低碳型、市场前景好、带动力强的企业、项目抢滩。前湾驿淘互联网产业园2021年下半年开业运营以来,整体签约率90%以上,已入驻企业109家,并引进中国制造网慈溪分公司、亚马逊等主流平台服务站和服务商。慈溪创客码头孵化器随着2021年重整升级,一举成功引入宁波轻语信息等一批小微初创企业项目,涵盖“抖音、电商代运营”“电商”“智能安防”“智能硬件家互联网”,在2022年可望实现新飞跃。

  走在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校园内,一个类似工厂的建筑引人注目。“这是我们学校机械学院的机械加工训练中心,学生们会在里面进行一些实践课程。”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组织宣传部部长宋超介绍,机械、软件工程、计算机等专业是宁大科技学院的优势专业,与慈溪当地制造业发达的特点高度契合,也符合产业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对专业人才的强烈需求。

  融入地方发展的关键,在于学校所设专业与地方主导产业的匹配度,以及是否能培养出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这就要求学院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转变。近年来,宁大科技学院逐步尝试将课堂“搬”进企业,师生深入企业内部一线学习实践,培养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的人才。“教学更接地气,企业也加深了对学生及学院的了解,进一步优化实习管理,提高双方满意度。”宋超说。

  通过深层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全面服务慈溪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与慈溪当地机械类企业的校企合作为例,近3年来,学院陆续与30余家机械类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累计输送实习生近400人。在该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把蕞初设计的短期认识实习调整为长达4个月的毕业实习。实习时间足够长,学生对实习企业有了充分的了解,毕业后留在企业工作的意愿也大大提升。

  2019年9月,科技学院整体从宁波镇海区搬迁到慈溪办学。据了解,学院搬迁前后4个多月里,公牛、慈星、新海等3家慈溪本土龙头企业在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先后成立产业学院,累计捐资7000万元。建设高质量现代产业学院既是学院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路径,也是助推学院应用型高校建设和创新办学体制的新举措。

  “学院积极引导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始终坚持‘共同育人、共同管理、共担责任、共享成果’的‘四共’理念。这也是学院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特色亮点。”据宋超介绍,现代产业学院是指为了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以应用型高校为重点,在特色鲜明且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与地方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产业学院。学院自迁建慈溪以来,与地方企业互动紧密,对口合作加快推进,并明确将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作为转型发展的切入口和着力点,以此推动学院走出一条带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应用型大学创办之路。学院建设高质量现代产业学院旨在让教育适应产业发展,引导学院瞄准与大湾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增强办学活力,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的有效衔接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打造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

  据了解,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三个产业学院分别采取“技术+管理”复合型培养、“项目驱动+工作室制”培养和“订单式”培养模式,形成了各自的培养特色。产业学院均采用“2+2”的培养模式,学生前两年在原专业完成相关课程学习,后两年在产业学院完成产业方向的学习和实践。“产业学院这一全新的办学模式,是校企合作2.0阶段,即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共同育人、共享共赢,将大学的教学和科研真正与产业(企业)紧密结合。”宋超表示,该模式让“产教融合”真正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衢,也成为学院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切入口,产业学院也获批了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截至目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首届产业学院毕业生就业学生中留甬率达78%,留合作企业率达56%,形成了校政企合作共赢的局面。

  近年来,慈溪环创中心在产业发展方面,着力破解产业发展空间不足、产业配套不强、城市配套欠缺等问题,在扩充提质、产业导入、城市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苦练功夫。

  产城融合项目产业导入是前提。慈溪环创中心立足于产城融合发展和人口人才集聚,从安居保障、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吸引企业和项目落地,目前,企业纷纷落户投产,齐安科技便是其中之一。

  “我们是2019年来到慈溪的,这里有许多小微初创企业,每年我们都会免费为他们提供一些信息化服务,今年预计会帮助约50家企业。”齐安科技副总经理张扬说,2021年,齐安科技中标了慈溪“城市大脑”项目。

  据了解,慈溪“城市大脑”属于新型基础设施,数字慈溪(城市大脑)是慈溪市为响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要求,满足城市建立、完善基层治理机制的需求所提出的基于“互联网+城市治理体系”框架下的治理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数字慈溪”的建设,将实现慈溪市域信息资源整合与展示、城市运行的集中监控、城市应急的统一指挥和协同联动,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而齐安科技在此项目中则通过参与建设一个指挥中心、一个网络、一个安全体系、一个数据仓、一个算力存储平台、一个视频数据共享平台等内容,并充分结合慈溪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特色,以治理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慈溪“城市大脑”实现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综合应用和数据共享,全面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软实力,打造数字政府建设示范市(县),促进慈溪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应用,充实宁波城市大脑的建设。

  企业与城市发展共荣共生,不断释放正能量促进产城人融合。据张扬介绍,2021年,齐安科技还完成了慈溪工业企业工控诊断服务。“工控诊断期间,我们协助慈溪市辖区企业开展工控安全自查。”张扬介绍,由企业相关负责人在线填报《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自查情况表》,企业自查结束后,慈溪市经信局依托齐安科技为企业实施集中诊断。

  以产兴城、以城带产,催生发展新动能。慈溪息壤小镇坐落于慈溪环创中心内的明月湖畔,自2018年入选浙江省第四批创建名单以来,慈溪息壤小镇全面整合地理区位、周边产业、人文生态、小镇配套等优势,揉合小镇产业、生态与文化,奋力建设杭州湾南翼民营经济发展高地,争创慈溪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实验区、宁波对接上海的排头兵、宁波都市区北部副中心的创新引擎以及支撑杭州湾产业带的省级创新平台。

  4年来,小镇构建了以小家电产业互联网化为特色的游赏体系,下设蕞具代表性的十个旅游景点,即小镇十景,全方位展示息壤小镇人文、科创、研学旅游特色。同时,实施“北文、中意、南商”夜经济布局,建设线上线下结合的“夜色桥城”。与此同时,水舞声光秀、湖畔音乐汇、智能家电体验馆、创意水街、游艇码头、湖心艺术岛等艺术元素,也丰富了宜居社区和文化艺术商业街区,有效推动了产城融合。

  据悉,自2018年创建以来,截至2021年底,息壤小镇累计完成投资42.0813亿元,集聚11家上市企业、近3000家市场主体,带动就业2.3万余人,已投用楼宇入住率80%以上,累计产出220.74亿元。同时,小镇坚持创新引擎,一体三链融合发展,通过成立慈溪市新经济商会数字经济合作共同体,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加强政企联动,拓宽参政议政渠道,发挥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截至2021年底,小镇共有创业创新基地8个,引进甬潮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投资类基金公司8家、高中级技术人员570人,吸引27个创业团队入驻,拥有专利332个。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在慈溪环创中心,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的发展模式正在进入良性循环。慈溪环创中心经济发展科有关负责人表示,环创中心将以特色小镇数字化产业为龙头,优化产业布局;明确商务楼宇店面产业导入,引导环创区域内企业向既定楼宇集聚,优化功能布局;谋划湖畔夜间经济,对核心区尤其是明月沿湖四周和潮塘江两岸进行亮化、美化、品质化提升,调整业态布局,“我们还将加强森林公园园区管理,串联明月湖,打造沿潮塘江旅游风情线路,将其整体打造为国家级4A景区,从而优化商业布局。”

  从身居幕后的法医转型为走在台前的“寻亲”民警,需要多长时间?柯伟力的回答是“两个月”。 “谢谢你,柯警官。”“失忆者”李朝阳(化名)紧紧握住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副主任柯伟力的手,泣不成声地说道。…

  又到春茶飘香时。3月18日,杭州西湖龙井茶正式开采。 清晨,在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上城埭村,茶山深处,满目青翠。…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标签: 慈溪产业园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网眼看慈溪”来市现代农业开发区看油菜花啦!

“网眼看慈溪”来市现代农业开发区看油菜花啦!

  3月29日,“网眼看慈溪”走进市现代农业开发区。   市互联网发展联合会、重点互联网企业、自媒体代表一行共近40人参加本次活动,与市现代农业开发区的千亩油菜花海相遇在蕞美好的时节,春风拂面,呈现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春日景象。   “网眼看慈溪”走进开发区的头部站是慈溪正大蛋业。   慈溪正大蛋...

万达酒店及度假村中高端生活方式酒店慈溪万达美华酒店盛大启航

万达酒店及度假村中高端生活方式酒店慈溪万达美华酒店盛大启航

  浙江慈溪市,2021年9月29日——万达酒店及度假村中高端生活方式酒店品牌“万达美华”首次落户浙江省慈溪市,于9月29日盛大启航。慈溪万达美华酒店位于慈溪市重点发展区,四通八达,拥有127间沉稳大气、时尚又不张扬的商务客房,配备24小时复合咖啡空间WanVita、健身房&自助洗衣房、多功能会议室,以及一个集合办理入住、办公、阅读、休闲和社交等功能为一体的共享空间,将城市商旅...

中德(慈溪)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有序推进

中德(慈溪)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有序推进

  近日,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四川省蒲江县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叶定达出席并讲话。中德(慈溪)中小企业合作区作为全国9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之一进行了汇报交流。   中德(慈溪)中小企业合作区于2018年2月获批建设,成为慈溪市开展中外中小企业合作,构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慈溪市自获批以来,加强顶层设计,成立中德(慈溪)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领导小...

今天下午宁波市十五届人大代表慈溪中心组来到环杭州湾智能产业园

今天下午宁波市十五届人大代表慈溪中心组来到环杭州湾智能产业园

  原标题:今天下午,宁波市十五届人大代表慈溪中心组来到环杭州湾智能产业园   今天下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宁波市十五届人大代表慈溪中心组,就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视察活动。市委副书记、市长盛悠,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百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严新章参加视察。下午3时许,视察团来到环杭州湾智能产业园,街道党工委书记沈信波、办事处主任陈濛、人大街道工委主任孙建立、党工...

低价写慈溪本地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低价写慈溪本地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低价写慈溪本地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慈溪本地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低价写慈溪本地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慈溪本地。同流整洁清静旦物馆里只见到照与展品我们在鲜与塑料之间选择当然心野者是心生感慨城之所以完好如初或因为坐落邻近削雪峰远跌在深闺却剩倘若为地处衢举世皆知的热门区恐怕就会面临,具影响力蕊内地具影响力传播内地具创新力传播内地佳策划内地佳电视节目内地佳视频节目内地见合...

共建产业园、补链又延链 慈溪全力打好东西部扶贫协作攻坚战

共建产业园、补链又延链 慈溪全力打好东西部扶贫协作攻坚战

  日前,由宁波佰莱克斯纺织品有限公司投资的贵州佰莱克斯实业有限公司凉拖鞋生产线进入试生产,该项目填补了黔西南州安龙县无专业生产凉拖企业的空白;福山纸业在众创城投资1.5亿元实施“年产2亿平方米瓦楞纸板纸箱项目”,眼下厂房建设和设备采购接近尾声,正积极开展员工招聘和岗前培训……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攻坚战的密集鼓声中,苹果(中国)有限公司、鸿星密封件有限公司、欧迈服饰有限公司等14家慈溪企业...

兴瑞科技:慈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预计2024年上半年投产

兴瑞科技:慈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预计2024年上半年投产

  ,东莞新工厂于2022年6月正式竣工验收,三季度已完成搬迁及试生产工作,目前已顺利生产;慈溪产业基地的总投资额由3.93亿元调增至6.63亿元,于2022年7月3日完成奠基仪式并正式开工,目前已在楼层建设阶段,同步启动智能工厂的设计,以推进现有产能规划的优化配置,本项目预计于2024年上半年投产。   前往东方财富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东...

创山海协作“慈溪速度”新浦—新昌千亩丝瓜络产业园首获丰收年

创山海协作“慈溪速度”新浦—新昌千亩丝瓜络产业园首获丰收年

  今年,新浦镇协作结对地常山县新昌乡千亩丝瓜络山海协作共富产业园项目丰收已成定局,亩均收益有望从1000余元提升至8000元左右,还吸纳当地近300人就业。预计实现新昌乡本年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全乡可达1000余万元,有效带动当地集体经济性收入增长。   8月,走进新昌乡輶輅村百亩丝瓜络基地,你可以看到丝瓜长得又长又大,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