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变厂房我们成股东”
贵阳市小河区三江办事处翁岩村的村民王学礼还有一个身份:翁岩村展源众益服务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之一。
今年3月,翁岩村成立了贵阳展源众益服务有限公司,公司由村集体控股51%,村民股占49%。随后,该公司投资1000万元入股建设小孟工业园内的标准厂房。
“我主要负责外勤。负责与政府‘打交道’,项目建设所涉及的一系列手续和协调工作,负责对外业务联络和公关洽谈。”
9月19日上午,王学礼驱车前往小河区政府,到国土局和规划局继续协调项目用地的有关事宜。
王学礼告诉记者,采取置换的方式,公司获得了区政府划拨的69亩土地,其中49亩工业用地已经获得政府土地使用权招拍挂,目前主要协调另外20亩商业用地的问题。
从小河区政府出来,10:40,王学礼来到小孟工业园园区办,与由政府牵线搭桥前来洽谈厂房租用的重庆客商座谈。
记者与王学礼又一同来到公司正在建设中的标准厂房施工现场。工地上,20多台重型车组成的车队正在同时作业。
站在已经平整好的场地上,王学礼指着左前方已打好地基的方向说:“看,那里规划的是三栋,你别看厂房还没立起来,我们早都出租了,和一家钢板切割的企业早就签订了租用协议。”
王学礼所在公司负责的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成后,根据他们按照标准厂房的月租金测算:每平方米每月15元,村里光靠出租标准厂房这一项,每月收入近百万元。
“以我自己来说,10多亩的地,一年产1万斤粮食,不算人工,投入差不多7000多元,一年除下来,净赚也就2000至3000元。但我用10多亩地的拆迁补偿费入股分红,预计每年收入就有20万元。你算算,差别是多大。”
王学礼告诉记者,村里采取村集体和村民集资这样的运作模式,不仅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为上百户村民的后续生活提供了保障。
据了解,眼看着政府积极支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之前因担心“钱打水漂”的村民从过去的观望,一下子主动抱着钱来找公司,要求“入伙”。
在工地,记者问入股的村民刘林:“你不担心厂房建起来没人租,没有租金收吗?”“不担心。政府和村里已经签了协议的,就算没有客商来租,政府也会把我们建好的标准厂房全部包下来。所以我们这些厂房不会担心‘销路’。”
据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不管是公司自己找“租客”,还是政府承接下来“包销”,园区的标准厂房都不愁租不出去。目前,园区的标准厂房是供不应求,往往厂房还在开始平整场地,就已经有客商上门“订货”了。
在小孟工业园,记者看到了大力鼓励园区所在地村集体自筹资金参与标准厂房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可喜变化。这是为实现土地集约发展,对园区零散土地,采取积极动员村民,以集资、合股等方式建设标准厂房,实现土地价值蕞大化和村民利益蕞大化的一种积极探索。
在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翁岩村集资参与园区建设,已经超越了政府创新融资方式,力争实现园区建设资金良性循环的简单意义,而是突破传统模式,积极创新探索有效解决农民“失地”后长期的保障问题,也是让现代工业这扇“大门”更直接地向农民敞开,让农村工业化近在咫尺。
上秦镇:“党建+”推进土地流转助力乡村振兴
夏庄镇:乡村“变奏”土地“生金”
攻克土地流转难题 带动全镇复耕复种
衡水滨湖新区魏屯镇探索“旱作雨养+土地流转”模式蹚出致富新路子
蛟河市天岗镇红丰村土地流转 “转”强村集体经济
湖口县均桥镇:协商议事助力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
塘口镇:土地流转见成效 小毛豆大效益
防止流转土地“非粮化” 资本下乡不能亏了老乡
卫辉市唐庄镇十里沟还未开发的荒沟 ...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