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亩亩产约1100斤干粮!市现代农业开发区超3万亩水稻收割入库
“哒哒哒……”近日,进入市现代农业开发区,沿着耘湖西路往东,一望无际的精品粮食带上,收割机又开始忙碌了起来。从10月中下旬开始,这里的三万多亩水稻陆续进入了完熟期,眼下,黄澄澄的水稻到了收割的蕞佳时间。
今年以来,市现代农业开发区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协调相关部门实现全区种粮主体政策享受全覆盖。截至目前,市现代农业开发区种植单季稻面积30442.5亩,占全市种植面积34%;六成单季稻已完成收割入库,预计月底全部完成收割工作,总产量将超15000吨;500亩无人农场水稻已收割80%,首期试验平均亩产水稻900斤。
今年正大种植事业在现代农业开发区农业园区播种了24000多亩水稻,目前都已成熟。主要种植的品种有秀水134、秀水14、南粳46、青香软粳等,都是相对耐盐碱抗倒伏的品种。“今年天气总体来说不错,每亩亩产大概1100斤干粮,因为之前台风的问题有些水稻出现了倒伏,涉及的面积大概有四五千亩,但是具体的收成现在来看,没有影响,质量稍微有所下降。”正大种植事业副总裁白劲松说。
因受到小面积倒伏影响,今年水稻收割进度也总体放缓。除了500亩进行无人机收割作业的试验田,其余的2万多亩均采用人工驾驶收割机作业,总产量估算在12000吨左右。届时除了大批进国储库外,少量大米将进入市场售卖。
“国家对农业的政策非常好,保证我们地里的粮食全部颗粒入仓,全部进入收储的仓库,保证民生。”白劲松说,国家定的收储价格是每斤1.58元。
近年来,慈溪正大种植事业积极推进耐盐碱品种改良和机械化进程。通过产学研结合,将5G、人工智能与农机融合,正大完成500亩无人农场建设。白劲松说:“大概在五年内,我们将发展到3000亩的无人农场,农场主在中控室就可以控制田间作业,他在实验室里像打游戏一样就把田耕作了,这将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