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开发区(园区)将整合提升
近日,市政府印发《慈溪市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总体方案》,按照方案设定的整合目标,今年,全市30个开发区(园区)分两类进行整合提升,其中7个开发区(园区)整合优化为2个开发区(园区),另有6个园区整合纳入前湾新区统筹考虑;其他17个园区进行转型提升。这为我市全面加快推进开发区(园区)的深度整合提升提供了明确的路线图。
我市开发区(园区)起步早、发展快,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目前,全市现有各类开发区(园区)30个,其中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即浙江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县级开发区(园区)2个,即慈溪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慈溪市环杭州湾创新经济区;镇级园区27个。201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74.2亿元。
但近年来,随着经济模式的变革和要素资源的日趋收紧,我市开发区(园区)体制优势和增长支撑作用趋于弱化:园区“低、小、散、弱”的问题日益突出;主导产业集聚度不高,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要素资源较为分散,不利于统筹利用。开发区(园区)如何加速走出“低、小、散、弱”困局,重构空间治理新格局,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方案》明确,今年,按照此次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四个一批”的要求(淘汰撤销一批、转型提升一批、整合优化一批、建设打造一批),全市30个开发区(园区)分两类进行整合提升:其中将7个开发区(园区)整合优化为2个开发区(园区),另有6个园区整合纳入前湾新区统筹考虑;其他17个园区进行转型提升,初步建立功能布局合理、管理机制顺畅、产业集聚优化的开发区(园区)新体系。到2025年,浙江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全力冲刺国家级平台,确保慈溪智能家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达到省级高新区的认定标准;基本形成全区域统筹、高效率运转、高质量发展的开发区(园区)新格局。
据悉,未来几年,我市将着手优化开发区(园区)空间布局,统筹空间布局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工业集聚发展;提升发展能级,做强主导产业,深化开放合作,打造创新高地;还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开发区(园区)的升级换代扫清障碍、畅通渠道。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