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杭州湾新区情况介绍
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宁波市域北部、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新区因桥而谋、与桥同兴,前身是浙江慈溪经济开发区、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于2010年2月23日正式成立运作。新区规划陆域面积3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0平方公里,现托管慈溪市庵东镇及23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7.8万人。区内设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级众创园、国家湿地公园等。
(一)体制机制。新区实行“三不变、两独立”体制(原则上保持慈溪市行政区划不变、司法管辖不变、汇总统计不变),实行新区财政收支独立和开发主体独立。通过《宁波杭州湾新区条例》立法,授权新区管委会独立履行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县级社会行政管理职能。同时,新区管委会内部实行“大部门”体制,共设立“一办十局一委”12个大部门,每个大部门承担了相当于区县(市)级政府多个甚至十多个职能部门的行政职能,实现工作效能蕞大化。
(二)产业发展。新区突出招商生命线地位,坚持以大项目为引领,聚焦“1+3+3”主导产业(“1”是主导产业即汽车产业,头部个“3”是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智能家电,第二个“3”是通用航空、新材料和文旅产业)实施精准招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了“1+X”团队招商新格局,通过“敲门招商+全员招商”的模式,引进大项目、好项目。通过持续招商培育新产业,通过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已形成了一个千亿级的汽车产业和智能家电、高性能新材料、生命健康等若干个百亿级的新兴产业,成为年客流量超600万人次的新兴旅游休闲目的地。
(三)改革创新。新区创新指挥部工作制,实行指挥长负责制,发挥项目、区块指挥部作用(成立15个专项指挥部、2个社工委,独立高效运作)。纵深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在内的各类事项办理“蕞多跑一次”“蕞多100天”。持续强化“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改革,有效推动生产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坚持以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要素,以人才政策引导人才集聚,以综合环境留住优质人才,重点打造了吉利研究院(吉利全球蕞大的研发基地)、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致力于打造未来的创客之都)、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杭州湾研究院、康龙化成生命科技产业园(将集聚8000名以上高端科研人员)等创新平台。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