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思维改写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中国模式
原标题:工业化思维改写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中国模式
近年来,各省市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以农业园区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取得了积极成效。
其中,较为典型的便是2018 年荣获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认定的首批 20 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的正大慈溪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
正大集团成立于1921年,1979 年正大集团在深圳投资,成为我国头部个外商独资企业。公司从农作物种子的销售开始,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由种子改良——种植业——饲料业——养殖业——农牧产品加工、食品销售、进出口贸易等组成的完整现代农牧产业链。
农牧食品业是正大集团在中国的主要投资项目。正大集团为响应中国政府的号召,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先后在江苏、河北、山东、安徽等 20 多个省推进规模化养殖、种植、屠宰、加工项目。
其中,正大种植板块十年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的开拓与建设、种养结合模式的探索与示范、产品基地的发展与壮大。
特别是现代农业园区逐步形成了具有正大特色的园区模式和定位:一是推行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大农业基地建设;二是实行农业全产业链经营;三是实行农牧结合,生态农业,绿色发展;四是拓展建设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智慧农业等多功能园区;五是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现代生态田园综合体,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图:从“农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产品与服务
正大慈溪现代农业园区,占地3.9万亩,位于慈溪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内。
目前慈溪园区为正大集团产业蕞多的综合性园区。园区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集种植、养殖、食品研发、食品加工、农牧业机械制造、房地产开发、生态旅游观光、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新能源等多个产业功能区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园区。中集、爱科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汇聚园区。
项目区位条件:正大慈溪项目位于慈溪市东北部沿海,毗邻杭州湾新区、杭州湾滨海度假区、北海旅游经济带以及达蓬山旅游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优势以及良好的周边环境。
总体来看,项目区位优势明显,地理位置便利,且能够满足长三角周边城市的高端客群的消费需求。
项目规划布局:正大慈溪园区总体布局为“一核三带六区”,“一核”指的是园区农业高科技创新区,“三带”指的是优质粮食带、精品果蔬带、休闲观光带。“六区”指的是农业标准化产业区(大田种植)、精品果蔬种植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区、现代化农业养殖示范区、农业创业区、农业机电产业区。
2010年正大慈溪园区所在区域还是一片滩涂盐碱地,土壤性质恶劣,结构性差,类似沼泽的土地性质让园区开发的工程车辆都难以通过,但经过技术专家改造工程车辆,改良盐碱土地,选取抗盐碱能力强的种植品种,使重度盐碱化土壤结构得以改善,盐分和碱化度显著下降。
如今,通过精耕细作,近2.2万亩水稻田就能产出4500万元销售额。机械种植广泛应用,大大地减少了人工,并达到人均管理300亩的水平,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得到了实现。
2012年10月,慈溪市正大桑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下设培训中心、烘干中心、农机作业服务中心、农机维修中心等。近年来,合作社以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规模化为手段,以做精做细做强“粮食产业”为目标,贯彻“培精品、扩规模、活机制”的农业发展理念,围绕粮食生产做文章,实现农业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不断提高农业质效,提升社会与经济效益。
以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做优农业生产的“一产”。合作社建设了有3000多m2 库房和 360 多 m2 维修车间的农机服务中心。投资 1 000 多万元,实现了从耕翻、灭茬、直播、打药、施肥到收割、烘干的全程机械化,“机器换人” 在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粮食产量。
以优质工艺做优粮食生产的“二产”。合作社投资400 多万元,完美解决合作社1 666.7 hm2 土地所产粮食的烘干问题。烘干中心的建立不但减少粮食外运造成的加工成本,解决粮食收割期间因天气变化造成的霉粮问题,而且烘干后的粮食在去杂质、去水分等方面更精准,达到国家粮食收储的标准,从而提高粮食的内在品质,提升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
扩大农机作业服务范围,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做优农业的“三产”。利用闲置农机具或农机空置期,扩大农机作业服务区域,把周边农业生产公司、合作社及农户纳入本社的农机服务对象,全面实施规范作业、安全作业、科学作业相结合的作业服务模式,使合作社农业机械利用率得到充分提升,机械性能得到充分保障,回报率得到充分提高,让更多的农户从繁杂的农业生产中摆脱出来,享受现代农业带来的成果。
3.2 种养结合,实现低碳循环持续发展
正大慈溪园区确立了“一园十区”的新模式:以水稻、蔬菜种植为主,集优质畜禽养殖、食品加工与物流、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和培训、农业休闲观光等十个产业功能区块于一体,各产业环环相扣、有机结合,形成大农业循环综合园。
园区在种植过程中尽量地减少或不使用农药、化肥等,采用种植和养殖结合,改善田间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肥力。
以园区蛋鸡项目为例,蛋鸡项目与种植项目结合可为种植业提供大量有机肥料。
传统的蛋鸡养殖户缺少及时维护鸡舍环境和处理鸡粪的能力,而正大不仅对蛋鸡的生长环境和食用饲料进行严格管控,还可让鸡粪在全封闭的加工环境中变身绿色有机肥,形成一个集养殖、种植于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闭环。
经过测算,100 万只蛋鸡每天平均鸡粪产量80 吨,年产鸡粪约2.8 万吨,年产有机肥1.3 万吨,消耗秸秆0.4 万吨;而该园区一共用肥接近1.3 万吨,基本上完全消耗掉有机肥场所产生的有机肥,实现了科学利用的生态循环。
3.3 打造种、养、加、供、销全产业链闭环
除了生产,正大慈溪园区还有加工和物流项目,一二三产业环环相扣,实现种、养、加、产、供、销为一体的产业化链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慈溪现代农业园区,蛋鸡场、食品研发中心、鑫百勤特种车项目、现代机电制造项目、饲料厂等项目陆续启动并建成投产,正大集团逐步完善全产业链的布局。
从纵向看,“从土壤到餐桌”,正大集团提供了从盐碱地改良、种子、种植等全产业链的产品和服务。
从横向看,正大集团实现了园区产业间的横向互补发展。正大集团在慈溪现代农业园区已经形成以绿色农业种养为基底、制造加工为支撑、农旅康养为拓展的全产业链布局。
正大慈溪项目收益逻辑:农业板块周期长、回报慢,依托房地产回收部分收益
从项目收益来看,正大慈溪现代农业产业园综合收益率不高,主要依托房地产回收部分收益。正大慈溪园区农业板块占比大,但收益少;房地产板块占比小,但收益高。
由于正大集团的产业总体以农牧为主,因此整体收益率不高,在此基础上需要借助房地产来收回部分收益以实现整体的平衡。
项目的收益逻辑主要是依托自身强大产业资源获取部分住宅用地,通过地产回收部分资金。正大集团依托自身强大的资源增加区域农业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实现当地农业现代化的飞跃。集团依托农业在政府端获取土地。基于发展当地产业的考虑,政府提出主动配给部分住宅土地。集团与万科等开发商进行合作开发区域房地产,回收资金进行农业基建投资,完善的农业基建投资又反过来促进区域价值的提升。
从“正大慈溪模式”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总体上应该把握好几点。
一是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推动农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有超前的理念,采取工业的、科技的、融合的发展思路。
用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就是破除传统农业观念,运用社会化大生产的理念,把工业管理模式、组织方式、营销手段、科学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使农业实现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发挥农业企业的引领作用,集聚各类要素。集聚是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从内涵上看,集聚是理念的集聚、创新的集聚、制度的集聚。
从表现上看,集聚主要体现为要素集聚和产业集聚。
要素集聚,在一定区域内促进人力、技术、资金的空间聚集,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
产业集聚,在一定区域内促进农业关联产业的空间聚集,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无论是要素集聚,还是产业集聚,都需要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企业的引领作用,发挥农业企业在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构建完善农业全产业链布局。
三是园区建设要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就是要求园区内农业企业是可以持续盈利的,园区内农民收入是持续增长的并且要高于园区外的农民收入。社会效益就是要通过现代农业园区的示范,带动周边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生态效益就是要实现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
正大集团通过推行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大农业基地建设,实行农业全产业链经营形成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的正大模式,正大集团在浙江的成功模式,正在全国复制,中国农业的变革正在不断上演。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或在此文后留言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