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措并举引发工业经济“质变”
工业如同城市的筋骨,筋骨强则城市强。2013年,我市通过工业强镇(街道、园区)建设、开展“四换工程”等措施,积极推进工业强市建设,蝉联省工业强县(市、区)第三名,并在宁波工业转型升级工作评价中获工业转型升级综合一等奖和工业强市单项优胜奖。
面对宏观经济环境复杂,自身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制约,2013年,我市在工业强市建设中作了哪些努力?日前,记者采访了我市相关单位负责人。
2013年以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工业强镇(街道、园区)考评办法》和《关于加快实施“四换工程”推动工业创新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强投入、调结构、拓市场、稳增长,在统筹规划下,政府搭建平台,集聚集群发展,引进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提升现有产业层次。
“建设工业强市,我们的理解是,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做强,更要体现在内涵里,包括这样几个方面:要有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产品;要有核心技术和优秀营销模式;要有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和产业工人;要有企业文化;要有完善的产业配套。”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但是近几年来,我市工业经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加快显现,使得慈溪工业优势大不如前。
那么,突破口在哪?重中之重是龙头企业的培育。“龙头企业的崛起,才能使我市从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推进,为蕞终建成工业强市打好基础。”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2013年我市加快推进效益型龙头企业培育,建立了“效益型龙头企业政企互动平台”,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5家。
同时,出台《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新产品收购受用风险补偿办法》、《工业、服务业企业进规(限)三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3-2015)》等政策,加快新兴产业企业、高成长企业、小企业“进规”的步伐。
一花独放不是春,龙头昂起还要带动一方工业经济整体推进。2013年,我市实施的“四换工程”、“三位一体”招商引智、双百投资工程、工业强镇建设等举措,实现了工业经济在“质”上的突破与发展。
以机器换人、腾笼换鸟、空间换地、电商换市为突破口,我市换出规模、质量和效益。“2013年蕞大的动作是探索本地企业首次采购、首次使用本地装备制造企业先进设备的试点。”市经信局技术改造与进步科负责人表示,这不仅有利于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更有利于加快我市家电、化纤、轴承、汽配四大传统行业自动化改造提升。通过“四换工程”,2013年我市完成自动化改造投资93亿元,同比增长72%;腾出用能空间超7万吨标煤,完成年度目标的109.4%;全年工业企业实现电商销售额17.5亿元。
以引资、引技、引智为一体的招商引智工程和双百投资工程,为全市带来了优质资本和优质产业,使我市产业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在连续两年时间里,我市将“招商引智”作为“一号工程”,通过全市上下努力,2013年我市与海尔集团签订了投资协议;美国AMENDIA公司与广慈医疗器械正在就脊柱产品产业化项目进行谈判;来自11家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的260项科技成果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50余项;引进高端科技人才116人;已有39个人才团队项目落户慈溪,其中2人入选国家“”,2人入选省“”。
2013年,我市还加快重点工业项目投资、新兴产业投资。全年42个亿元以上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1亿元,完成目标进度173%,其中设备14.3亿元;13个新兴产业投资项目完成申报、评审工作。1个项目列入国家产业振兴项目,2个项目列入国家中小企业技改专项,1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项目。2013年四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投资67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达30%。同时,我市设立了3000万元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全市共有66个项目列入该计划,其中12个项目列入宁波市重点新兴产业计划技改专项,共获资金补助1200万元。
工业强镇(街道、园区)建设迅速推进,加快我市推进工业强市建设步伐。2013年初,全面推进工业强镇(街道、园区)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完成,并完善培训体系建设,已开展了两次相关培训,加强考评体系建设,通过出台工业强镇(街道、园区)考评办法,将年度目标进一步细化,形成建设合力。另外,强化进度跟踪督查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定期通报、定期情况交流等制度,针对此项建设中的重点指标和薄弱环节,建立专项督查督导制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这既是压力,更是机遇。”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坦言,每年省里都要组织试点县市考核,不达标就撤销试点。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但工业强市试点更是一大机遇,因为今后省里会有更多针对工业强市试点县市的扶持政策,会从以前的普惠制向特惠制转变,特别是用地指标等,会有更多的倾斜。
从《慈溪市工业强市建设实施方案(2012-2016)》不难看出,今后3年是我市工业进程加速期、工业结构调整关键期、要素瓶颈制约凸显期、平台开发建设攻坚期,更是政府部门管理创新期。面对当前风起云涌的新技术革命和错综复杂形势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市未雨绸缪、适时而动,以创新为犁、品质为剑,着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努力建设工业强市,为未来的灿烂美好孕育着厚实的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