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宁波慈溪:“三无”村庄的新风貌
央广网宁波6月11日消息(记者曹美丽杜金明)宁波慈溪市崇寿镇傅家路村有一幢两层建筑,如果不是二楼外墙上写着“文化礼堂”四个大字,还真以为这是一家小型博物馆。
礼堂内设有乡风文明馆、三北学堂、民族文化馆及民俗生活馆。这里的展品也很有意思,有早年江南农人用的蓑衣、斗笠,有茶壶炊具,婴儿摇车,有民族服饰;亦有村庄历史沿革、村规民约。这里所有的展品都是村民自愿捐献的老物件,虽然不见得值钱,但足见富裕起来的农民对文化生活的渴求,对旧时生活的追忆。件件器物上都回荡着乡音,都写着乡愁,这里让村民们“身有所栖,心有所寄”。
村民们说,自从有了这个文化礼堂和相关配套设施,村里打麻将混日子的人少了,健身、唱曲、练书法、争当好媳妇、争做好邻居的“文化人”“文明人”多了。文化礼堂的建设者自然是全体村民,但有一个重要的牵头人是60岁的村党委书记陈沸沸。
十几年前,傅家路村是出了名的“无资金、无资源、无特色”的市级贫困村,2006年被组织委以重任担任村党委书记的陈沸沸因此自称“三无”书记。住着别人的房子,过着举债的日子,顶着贫困村的帽子,陈沸沸一上任就意识到这个书记不好当。
“当时镇党委找我时,说实话我是不太同意的,基层工作太繁琐,不好干。”陈沸沸说,后来还有不少村民也找他,他才同意只干三年,然后走人。
其实老陈当年还是小陈的时候就当过傅家路村的书记,而且时间不短,从1985年干到1996年。只不过那时的傅加路村还是只有1300多人的小村。2000年前后,原傅家路村和周边的四个村合并成新的傅加路村,一下就成了拥有5400本地人口和4700多外来人口的万人“大村”。
2006年,陈沸沸辞去崇寿镇水站站长的职务,来到傅家路村上任。“办公的桌子、椅子都是从镇上拿过来的,办公房也是向村民租的。”老陈当时的想法就是既来之则安之,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当时村集体只有10万块钱,他决定再向镇里借50万元,发展集体经济。虽然顺利拿到了钱,但到底怎么花还是要开会征求村民意见。遇到不同的声音,老陈就跟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做工作。
后来,靠着刚到村时镇里的50万元借款,通过农贸市场出租、标准厂房出租发展物业经济,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不断增加。到了2009年,老陈跟组织约定的3年任期到了。
“我觉得我的事还没干完,组织也希望我继续干。”老陈说,当年傅家路村并没有摘掉贫困村的帽子,他决定继续干下去。那时候,陈沸沸已经有了明确的工作思路:利用政策要资金,利用项目改面貌,利用创建求发展。
“每年省市下发的‘一号文件’我都会研究它、熟悉它。”老陈说,在政策上一定要下功夫研究,利用政策要资金,利用政策要项目。凭着这股劲,老陈硬是在2010年把傅家路“贫困村”的帽子彻底甩掉了。到了2013年,傅家路村的目标是建设美丽乡村,现在的傅家路村是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特色村。
几位在文化礼堂二楼活动室打柔力球的村民说,村里不少做小五金生意的家庭,人均收入都在5万元左右。现在傅家路村的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也超过了200万元。
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也要“富裕”。2013年,浙江省率先启动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陈沸沸抓住时机,头部时间做通村民的工作,当年9月就把文化礼堂建起来了。在礼堂筹建过程中,陈沸沸切身感受到村民们对文化生活的渴求。
“有120户人家自愿捐了300多件器具,我心里很感动。说明我们富裕起来的农民,需要文化,精神上的也好,健康上的也好,需要文化礼堂这个阵地。”谈起几年前的事,陈沸沸仍难掩感动。他说,礼堂开放的前一天傍晚,一位80多岁的老人,把一把茶壶送到他的手上。“这个茶壶其实不是很好,已经破了。但是一个80多岁的老人亲自送过来,我很感动,这个茶壶一直到现在都放在一楼的展览区。”
村里的4700多外来务工人员中,有苗族、布依族、土家族、壮族、侗族、彝族等18个少数民族580多人。“作为本地人,一定要包容。文化礼堂要体现文化的融合,在这里不但要看到当地的传统文化印记,还要看到民族融合的印记,让在这里打工的外乡人同样能找到归属感。”在礼堂二楼的民族文化馆,陈列的18套少数民族服饰和各类民族器物,代表了老陈的“初心”。他说他一直记得,苗族小伙吴通文特意回到贵州老家取来他们的民族服饰送到礼堂。这些事蕞终坚定了老陈要办好文化礼堂的决心。
为了增加人气,让这个文化阵地真正发挥作用,陈沸沸想方设法增加文化活动场地和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了一个占地20余亩的文化公园和包括亲水平台在内的占地10亩的农民广场,辟有文化广场、灯光篮球场、健身路径、休闲公园等场所。从此,草根文化在这里发芽,文明乡风在这里铺陈。
崇寿镇文化干部马国能说,无论是农民广场牌楼上老陈精心设计的对联“蓝图汇四方五千村民着彩笔,幸福聚六合三百红日耀家园”,还是文化礼堂内他用心编写的“村至上,民为大,公在先,家是根……”的228字《村规民约》,都是陈沸沸书记将孝道文化、家国情怀融为一体的基层治理理念。
“书记有公心,班子无私心,党员无派心,全村一条心。”这句话老陈说了不知多少次,他说给老百姓办事,必须具备这“四心”。有利于大多数群众的事要办,有利于公益的事要办,有利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事要办,“这样就基本能做一个合格的村支部书记了”。老陈说。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