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申报解析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引领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引擎。2017年至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先后创建了六批,头部批11个,第二批30个,第三批21个,第四批52个(含纳入管理体系的7个),第五批39个(含纳入管理体系的8个),第六批50个。目前,全国已批准创建了20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包括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5个。自2018年开始,先后认定了四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头部批20个,第二批29个,第三批38个,第四批43个,目前共认定了130个。
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统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的政策任务资金,整体衔接推进,优化产业布局,聚集资源要素,延长产业链条,完善利益联结,提升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推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围绕突出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带动农民、核心辐射等产业园主体功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要立足县域,以规模种养为基础,推进“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集聚现代要素和经营主体,加快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全面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创新科技集成和联农带农机制,着力打造引领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平台载体和农业现代化的“引擎”。
“两大功能”即乡村产业振兴平台载体功能和农业现代化引擎功能,要求各地用好产业园这个载体、引擎,以产业园为抓手,集聚现代要素和经营主体,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为加快农业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要符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农计发〔2018〕11号)明确的创建条件。
一是要体现较好的创建基础。国家产业园创建就是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优中选优,各地申报产业园的县市必须具备较好的工作基础。比如,已经是省级产业园,完成了创建前期工作,或者是通过省级认定;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在财政扶持、用地保障、金融服务等方面,出台了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组织管理健全完善,建立了适应发展要求的管理机制和开发运行机制;带动农民作用显著,产业园联农带农机制健全完善,园内农民可支配收入原则上高于当地农民平均水平。
二是要突出主导产业的影响力。国家产业园要求有较大的产业规模,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产业影响力至少都在省里排在前几名,甚至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产业园关于产值的认定条件是30亿元以上,这个产值要求是农业及相关产业的产值。申报时所选主导产业要落到具体品种类别,应聚焦1—2个主导产业,不得笼统按粮食、果蔬、畜禽、水产等综合大类申报。
三是要注意布局和范围。区域范围涉及2个及以上乡镇,不得整县或跨县创建。产业集群是跨县布局,产业强镇是整镇推进,产业园是县域内多镇联动。
四是要关注五个“不列入”。即“只有生产、没有加工不列入”,“机器人戴草帽不列入”,“产业园范围过大过小不列入”,“一家独大、一家独办不列入”,“工作部署推进不力不列入”。这是产业园创建的底线要求或者负面清单,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
五是要避免有“硬伤”。近两年发生重大农业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问题、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被省级及以上环保、农业农村或食品安全等部门通报的县市,不得申请。
创建方案创建期原则上为2年,包括发展现状、创建条件、思路目标、规划布局、创建任务、重点工程、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支持政策、保障措施等内容;建设规划要求规划期为5年,包括规划背景、基础条件、思路目标、总体布局、重点任务、重点工程、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保障措施等内容。过去已编制规划的,可以不新编规划。创建方案重在确定创建期内的建设思路和任务举措,是一个需要具体实施的方案。建设规划重在明确今后5年甚至更长时期内产业园发展思路和任务举措,是一个管长远、管方向的纲领性文件。
2022年,将支持新创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选择要进一步突出“抓主抓重”,重点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规划布局,聚焦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花生、牛羊、生猪、天然橡胶、棉花、食糖、乳制品、种业、设施蔬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简称“重点品种”),适当兼顾其他特色农产品,统筹做好项目谋划设计。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内容和申报条件要求,继续参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做好2021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农办计财〔2021〕9号)执行。
2019年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7个)
2020年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8个)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