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将崛起长三角蕞大现代农业开发区
改革开放以来,慈溪农业迅速发展,从“一株棉花一株稻”,逐步成为中国杨梅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和全国著名的出口蔬菜基地……
如今,勇于开拓的慈溪人遵循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海洋大省的战略部署,在杭州湾南岸的滩涂地上,着力打造海洋浙江的特色产业板块。一座面积10万亩、设施国际一流、长三角蕞大的农业科技生态园———慈溪市杭州湾现代农业开发区将由此迅速崛起。
提及慈溪,人们总会联想起发达的工业经济与繁荣的商贸服务业。其实,慈溪同样是一个农业大市。
改革开放30年来,慈溪农业实现了从“一株棉花一株稻”向“效益农业标杆”的完美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慈溪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成为全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综合强县和华东地区蕞大的出口蔬菜基地。
迈向“十二五”,针对土地等资源要素日趋紧张,食品安全等问题备受重视的局面,如何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农业资源的利用率,成了摆在慈溪市领导面前的新课题。
充分利用滩涂资源,重绘现代农业发展蓝图,在杭州湾南翼的十万亩滩涂上,一个气势如虹的画卷正徐徐展开,2008年11月,慈溪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决定设立慈溪市杭州湾现代农业开发区。次年4月,开发区管委会正式成立,同时设立杭州湾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
根据规划,慈溪市杭州湾现代农业开发区位于慈溪市四灶浦-水云浦-半掘浦-郑家浦-徐家浦-淞浦等新围垦涂区,东起慈东开发区,南临九塘,西接杭州湾新区,北依十塘。区域总面积10.28万亩,其中,新慈湖面积0.96万亩。
“构筑现代农业大平台,不仅能吸引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汇聚农村,反哺农业,更能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效应,加快当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慈溪市委书记洪嘉祥信心满怀地说,按照省委建设“大产业、大项目、大平台”的战略部署,慈溪将用3年到8年时间,把杭州湾现代农业开发区打造成为集现代优质农产品种植基地、优质畜牧养殖基地、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和培训基地、农业观光基地、种子种苗基地于一体的,充分体现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理念的国际一流的农业科技生态园。
全球“500强”,业务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下属公司超过400家、员工超过20万人的跨国企业——泰国正大集团,来慈溪“种地”了。
12月14日上午,慈溪市杭州湾农业开发区的半掘浦垦区彩旗猎猎,在百余位中外宾朋的注目下,泰国正大集团农业科技生态园正式开工。未来几年,正大集团将陆续投入巨资,建设一个占地约2.9万亩,低碳环保的农业科技生态园区。
提起正大集团,大家肯定不会陌生。10多年前,她的名字就随着中央电视台的一档《正大综艺》风靡了全国。如今,这家由泰籍华人谢易初、谢少飞兄弟创办,以农产品销售起家的公司,已涉及了农业、电讯、石化、房地产、医药、零售、金融、机械和传媒等诸多领域,成为东南亚规模蕞大的企业之一。2005年,美国《财富》杂志评出亚洲商界领袖25强,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就在其中。
商业巨擘缘何看中慈溪?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叶群锋分析认为,这与农业开发区独特的区位、生态、产业优势密不可分: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慈溪一跃成为连接上海、宁波两大都市的“黄金节点”,融入了沪、杭、甬2小时交通圈。而杭州湾现代农业开发区恰好位于沪杭甬“金三角”的中间地带,依托大都市旺盛的市场需求,打造都市“菜园”和休闲观光基地区位优势突出;
慈溪围垦历史悠久,在大量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滩涂资源利用技术和耕作经验,有能力实现滩涂盐碱地的高效利用;
滩涂围垦区生态环境良好,土壤几乎无重金属等有害元素的污染,只要科学、合理进行改造和利用,完全可以建成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
慈溪全市有300多家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宁波市级龙头企业38家,为开发区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正大集团由此慕名而来。2009年5月,正大集团副董事长谢毅率领考察团来慈溪考察。同年11月,集团董事长谢国民亲赴慈溪,实地走访查勘。此后,双方经过多次接洽。2010年4月,正大集团与宁波慈溪市人民政府在曼谷签署了合作开发杭州湾农业生态园项目框架协议和投资意向书,并在2010年浙洽会全省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正式签约。
根据协议,正大集团与慈溪市联手开发慈溪杭州湾生态园2.9万亩土地,打造集国际一流的都市生态园,并以此着力带动周边农牧产业,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设施化、规模化、专业化转变,更好地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谢毅说,正大集团还将充分利用园区内的农业产业风貌,开发农业观光旅游,成为欣赏慈溪田园风光的新景点。
不仅是“正大”,如今在杭州湾现代农业开发区,众多企业纷至沓来。宁波牛奶集团、浙江恒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大越(慈溪)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均已进场建设。
为服务好这些入区企业,开发区管委会已先后投资1.36亿元,实施了半掘浦东侧道路改造工程、徐家浦至淞浦区块“二横一竖”道路路基工程、2009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201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叶群锋表示,“明年我们还将投入约3亿元,完成区内道路、绿化、水、电、电信等基础设施,确保企业顺利生产。”
慈溪滩涂资源丰富,全市已实施滩涂围垦项目近10个,总面积近24万亩。可由于围垦土地盐度高、碱性大,不利于种植业发展,农业生产一直以水产养殖为主,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破解困局,有赖科技。2009年底,慈溪出台了《滩涂围垦区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打算充分利用现代农业开发区的科技、人才集聚效应,将其作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展高效生态示范农业的新载体,推动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化、高效化。
日前,经过多次洽谈,杭州湾现代农业开发区域上海沧海桑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达成了签署合作意向书。根据协议,上海沧海桑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将在新慈湖以东1万亩滩涂上,开展造地工程,并利用现代技术改造盐碱地。
据介绍,上海沧海桑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曾主持了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盐碱滩涂水稻种植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他们根据“盐溶于水”的原理,通过引入淡水,并配合药物进行淋盐洗碱,清除杂草,利用灌排系统,进行勤灌、多翻、勤排和白天灌、夜间排的办法,经过3个月到4个月的循环,土壤盐分可普遍降至3%。左右,大大改善了土壤的种植特性,创造了盐碱地水稻亩产破千斤的“奇迹”。
“一旦时机成熟,该技术将可在慈溪所有滩涂盐碱地推广应用,大大拓展慈溪农业的发展空间。”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憧憬着未来。
类似的高科技项目,在开发区还有很多。依托这些新技术,杭州湾现代农业开发区将打破盐碱地只能从事单一种养殖的产业局限,还将建设标准产业园、苗木产业园、休闲观光农业园、农产品物流园和农产品加工园等5大园区,在种植优质稻米、名优水果、商品花卉的基础上,拓展加工、展示、商贸、贮藏、物流、旅游等产业形态,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